• 观点
  • 2018年1月17日

欧洲能否在2018年续写成功篇章?

由于估值和经济基本面更具优势且并非由末周期乐观情绪主导推动,欧洲将可能在今年展现颇具吸引力的投资机会。

摩根士丹利首席跨资产策略师Andrew Sheets

虽然在跨入2018年之际,欧洲市场没有出现类似美国的税改政策刺激,其发展势头不及新兴市场迅猛,而当地投资者情绪也不如日本高涨;但摩根士丹利研究部认为,今年该地区不仅将在多方面大放异彩,欧盟股市的表现也有望优于其他地区。

上述预测源于以下几点。首先,欧洲货币汇率表现将普遍好于其他发达国家。其次,欧盟债券较美国或亚洲的更有吸引力。最后,东欧地区国家的表现相对其他新兴国家而言更出色。但最重要的是,我们认为与其他地区相比,欧洲的经济基本面和估值对其市场表现影响较“末周期乐观情绪”更大。

基础雄厚

首先从基本面说起:虽然在金融危机后曾长期持续低迷,衡量欧元区经济实力的各项指标均表现稳健。企业信心和投资也已有所回升。

消费支出增加,而失业率也恢复至2005年的低水平。欧洲国家政府已普遍完成财政整顿,并转而采取(适度)宽松的财政政策。欧元区经常帐户盈余占国内生产总值(GDP)的百分比已升至3.1%。

值得注意的是,上述改善有赖于当地雄厚的经济基础。消费者借贷和公司贷款增速在增加,因其基数较低。此外,虽然当局正放宽财政政策,但力度温和。因此,我们认为此前的欧元区危机(及其后来新兴市场表现弱势)在很大程度上令欧洲消费和投资迟迟未能录得大幅增长。所以目前有急起直追的上升空间。

任何区域内的个体经济发展不可能完全一致,我们也必须意识到,就经常账户和消费者借贷等指标而言,某些地区(如英国)表现较疲弱。但它们在其他方面的表现可抵消上述不足,这将在后文详述。

盈利前景改善

宏观经济改善的同时,微观经济也应有所好转,这从企业盈利可见一斑。

欧洲企业盈利在2011至2016年间大幅走低。一大原因是:欧盟企业盈利受大宗商品、金融产业和新兴市场影响过大,而这三者均在此期间受到一系列重大的不利因素影响。更何况这段时间表现抢眼的科技类企业却在欧洲市场比较稀缺。

但上述不利因素正在发生转变。大宗商品盈利正不断改善,尤其是能源方面;欧洲银行也已筹集必要资本并实现盈利增长;新兴市场经济增长亦再次提速。尽管市场担忧全球企业在末周期环境下 “盈利过高”,但目前欧洲企业盈利仍低于其长期水平,且普遍未因回购和再杠杆化大幅上升。最后,在全球科技股价屡创新高之后,少一些这类企业对欧洲来讲或许并非坏事。

估值更具吸引力

那么估值如何?欧元区股市预期市盈率相对于美国股市折让19%,较该地区的30年平均则低10%。以全球股市20年平均估值来看,英国富时100指数(FTSE 100)的估值低于任何一个我们所追踪的30个流动性最高的股票指数。若将欧洲地区股票估值与地方政府债券相比较,结果则过于悬殊以致显得不公平。

但估值低的不仅仅是股票。欧元汇率仍较我们外汇策略师的估价低8%。以实际有效汇率来判断,英镑、瑞典克朗、挪威克朗和俄罗斯卢布的价值均处于历史低位。尽管欧洲经济基本面普遍更优,但欧洲信贷息差水平仍与美国或亚洲持平。

最后,我们认为该地区在政治和政策方面具备部分优势。这个观点可能令人诧异,但请听我们娓娓道来。

政治方面,我们认为欧洲已于去年经历了最复杂的国家大选(法国、德国、荷兰)。反观美国,虽然使执政党空前团结的立法(税收制度改革)已尘埃落定,但关键的中期选举即将在2018到来。政策方面,2018年日本央行或将迎来新的领导层,而美联储也已换帅。 然而,马里奥·德拉吉的任期则将延续至2019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