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研究报告
  • 2022年6月15日

碳中和的平衡之道

中国在实现“双碳”目标方面取得极进展, 而减碳技术的成本效益至关重要

4月媒体报道称,中国计划今年新增煤炭产能达3亿吨,相当于去年41亿吨产量的7%。为了重振经济,中国似乎在加大对燃煤发电的支持力度。这是否意味着中国的减碳进程发生了转变?

煤炭价格高企,叠加新冠疫情期间商品需求反弹使得国内用电需求陡增,致使2021年曾有多个省份面临减产和限电的情况。能源安全和经济稳定的平衡遇到挑战,这让人们更加意识到有序减少对碳燃料依赖的重要性。

2020年,煤炭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56.8%,与十年前2011年的70.2%相比,已经出现了大幅下降。但从长期看,减碳仍是关键议程。

对煤炭的重视反映了决策层在防止缺乏统筹和不切实际的“运动式”减碳。相反,政府试图在碳中和、稳增长与能源安全之间取得平衡。

中国在实现“双碳”目标方面取得积极进展

尽管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国,占全球排放总量约三分之一,但中国实现了“十三五”(2016-2020年)规划内的大部分能源目标,例如,到2020年,单位国内生产总值(GDP)二氧化碳排放比2015年下降了18.8%,超额完成了18%的目标。单位GDP能耗也下降了16%,超过了15%的最初目标。在2020年至2025年期间,中国的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减排目标仍是18%,而单位GDP能耗目标则是降低13.5%。

中国还在2021年7月启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,打造了全球最大的碳排放交易市场,目前覆盖电力和供热行业每年2.6万吨碳排放量,并计划扩展至石化、钢铁和有色金属等高排放行业。

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期间,政府重申将逐渐减少煤炭使用,并利用创新技术使煤炭使用更清洁。中国在2021年11月举行的第26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(COP26)召开之前提出了量化减排目标,承诺在2030年前将非化石能源消费比例提高到25%,并在2060年前提高到80%,同时也出台围绕能源效率、交通和循环经济的详细政策举措。

中国还将继续支持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,计划在戈壁和其他沙漠地区建设4.5亿千瓦的太阳能和风力发电设施。预计到2030年,风力和太阳能发电总装机量将超过12亿千瓦,大约是2021年风力和太阳能发电总装机量的两倍

减碳技术的成本效益至关重要

所有依赖化石燃料的经济体都必须努力提高新减碳技术的成本效益,中国也不例外。就短期经济吸引力而言,中国可再生能源、电动汽车和能源效率处于相对有利的地位。

图表1:可再生能源投资仍然占据主导地位,但我们预计加氢站投资增速最快

根据摩根士丹利研究测算,在中国,太阳能、陆上风力和核能的价格平均比煤炭和天然气便宜29%。不过考虑到储能成本,可再生能源仍然比化石燃料昂贵。随着政策推动储能系统的发展,我们预计储能成本将会逐步下降,到2025年,太阳能发电和储能将实现成本平价。

从经济角度看,目前,中国的碳捕获和封存以及氢燃料技术成本相对高昂,但就中长期而言,在政府进一步补贴下,这些技术可能会变得更具有吸引力,两者都将在推动中国实现净零排放方面发挥关键作用。对这些技术的加大投资以及政策支持,或将降低减碳措施的成本。

图表2:对脱碳技术当前和未来成本的预测

我们预计,在2022年至2030年间,中国每年将需要投入约1,320亿美元的绿色投资,较2021年增长37%。尽管可再生能源约占总投资的73%,但其他多个领域也将受益,包括智能电网、电动汽车充电站和加氢站等。特别是加氢站,我们预计,由于基数相对较低,2022年至2030年期间加氢站年均投资将从4亿美元增加到61亿美元,约为2021年的14倍。再加上包括碳定价在内等有利政策,这些投入将使减碳技术在经济上变得更具吸引力并被广泛采用,使得中国经济向碳中和的发展更加平衡。

*本文的英文版本于5月26日首刊于CNA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