摩根士丹利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高闻日前在北京表示,中国有能力、有条件应对其经济领域存在的风险和挑战,中国的经济转型正在取得显著成效,公司坚定长期看好中国经济。
“市场显然高估了中国经济面临的不确定性和挑战,夸大了经济放缓带来的影响。”在北京出席摩根士丹利第三届中国峰会的高闻接受新华社专访时说。
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穆迪近日将中国主权信用评级由Aa3下调为A1。这家机构称,中国经济将持续放缓、政府债务将持续走高、实体经济债务规模将快速增长。
高闻说:“下调中国主权信用评级是中国需要去杠杆的一个信号,但我认为中国政府已经走在这条道路上了。我对此并不担心,市场反应也比较平静。作为一个正在经历重大转型的经济体,中国经济从根本上是稳定的。”
摩根士丹利是最早进入中国的国际投行之一,1994年在北京和上海设立代表处。此后20年内,公司在华员工由最初的12人发展到目前的千余人,中国也成为其业务增长最快、规模最大的海外市场之一。
这家深耕中国市场的国际投行对中国经济一直抱有信心。今年2月14日,摩根士丹利研究部发布中国经济蓝皮书,称其看好中国经济转型升级,中国有能力抵御金融冲击,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。
该报告预计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在未来10年内从目前的8100美元增加到12900美元,中国有望于2027年步入高收入国家行列。
至于为何如此看好中国经济,高闻表示,近年来中国持续推进的经济转型已经取得成效,中国在向消费和服务业驱动型经济转型方面稳步进展。以经济结构为例,去年消费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已经上涨到近65%,服务业的分量也在上升。
中国经济也面临着风险和挑战。“一方面,中国要通过去杠杆让经济更安全,另一方面还要面对经济放缓。保持这一平衡,是最大的挑战。但如果中国经济能保持6%的增速,应对这一挑战要容易很多。”高闻说。
“中国已经意识到必须降低债务率、去杠杆并逐步对外开放资本市场。这些都在以渐进的方式发生。总体上我认为中国有较好的条件应对这些风险。”他说。
此外,中国还要继续推进艰难的经济转型,应对人口老龄化,努力提升国有企业的国际竞争力,鼓励企业提高创新能力。
“一些批评家说,二十年前,中国经济繁荣靠的是模仿,现在中国经济繁荣是因为创新。像阿里巴巴一样的很多中国企业都在试验新经济模式,有的已经在引领全球创新。”高闻说,“中国企业应该继续加大创新力度。”
5月31日至6月2日,摩根士丹利第三届中国峰会在北京举行。超过900位全球投资人和500余位上市公司代表参加了此次峰会,就中国宏观形势、科技创新、投资策略和中美经贸关系等多个话题进行讨论和分享。
举办中国年会的三年来,高闻感受到了很多不同。“一两年前,关于中国经济转型和中国经济前景,很多人有些担忧,现在这些担忧开始消退,投资者也比一两年前更乐观。”
关于全球经济,高闻说,世界经济虽不能说强劲,但比较“牢靠和稳定”,也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,尤其是在地缘政治和恐怖主义等方面。中国有条件应对这些风险。
关于“中国作为投资目的地的吸引力在下降”的说法,高闻说,正在转型升级的中国经济蕴藏着“非常具有吸引力”的投资机会,这是世界其他地方没有的。
高闻说,摩根士丹利将继续扩大在中国的业务。“我们喜欢中国市场,我们相信中国,对中国经济增长有信心。我们知道未来十年可能会有一些艰难时刻,但这并不会改变我们长期非常看好中国经济的判断。”